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学校获评“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河北省2020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河北工程大学现有少数民族师生员工2424人,占师生员工总数的6.2%,有回族、满族等32个民族成份。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项规划、《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制度》,并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创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等,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加强内容建设。学校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支持开展“爱祖国爱校园爱家庭”等活动,与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学校组织学科处等部门设置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咨询服务点,为各族师生员工服好务。学校依托党史大讲堂等开展讲座57场次,积极构建各族师生员工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课程育人。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教材、进课堂,在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开设《民族学概论》课程;总结、提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民族团结创建教育专题,对学生进行系统讲授。
——加强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文体活动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举办“齐手合制石榴蛋糕 同心共祝百年华诞”主题活动,组织各族师生参与合制56平方米“工”字石榴蛋糕献礼党的百岁生日;协调举办“民族团结杯”大学生乒乓球团体赛、“团结杯”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各族师生员工共创“爱在黎明的天”主题歌曲助力疫情防控等品牌活动。
——加强实践育人。校团委组织4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活动,获团中央表彰;组织协调与大名县民族学校结成对口教育帮扶关系,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协作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由多民族师生组成的冬奥志愿服务团参演的《冰雪闪亮中国年》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
——加强文化育人。深入挖掘校训校风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强文化、成语文化、善文化等元素,与市民宗局共建占地11亩、616株石榴树的“同心石榴园”;与市民宗局、邯钢公司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建成由56块展板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展廊和民族之家。
——加强科研育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紧密相关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承担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河北省文化育人教改项目2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形成少数民族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少数民族区域建筑史研究等科研方向。大工程文化育人成果获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案例、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有机融合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大工程思政微课堂”29期,2期被中央电视台“央视频”转载。
——加强教师引领。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师义务写入学校章程,制定实施《师德考核办法》,确保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邯郸市民宗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