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功彪千秋,名满寰宇。据《韶山毛氏家谱》记载,毛遂为二十二世祖。2008年11月11日,中国毛氏研究会认真研究考证了鸡泽毛遂研究会提供的关于毛遂故里的相关依据和史料,最终认定毛遂是鸡泽人,并正式签发了中国毛氏研究会关于毛遂故里、毛遂祖籍、出生地、成长地认定书。——湖南韶山毛氏与鸡泽毛氏一脉相传,毛泽东是鸡泽毛氏直系后裔。
毛遂出生地——鸡泽县毛官营村
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现有毛氏后人110户、453人,战国时期一代名士毛遂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在此习文练武,后投奔赵国丞相平原君门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平原君率门下毛遂等二十余人使楚求救,成就了“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三寸之舌、胜百万之师”的千古传奇。
毛遂后人迁徙过程
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子姬郑被武王姬发封于当时的毛地,是为毛国(今鸡泽县),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毛氏。自西周毛氏封国到西晋毛宝南迁,历时1300余年,传52世,主要在中原繁衍。到54世毛璩才正式在浙江衢州定居,传12代后,到66代毛让因仕迁江西吉水,又传约23代,到89代毛太华先云南澜沧卫(今永胜县),后湖南韶山,再传20代到毛泽东,历时3000余年,共传108代。
毛泽东与毛遂曾在“诗中相遇”
1932年,蒋介石亲自指挥三十万重兵,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大规模“围剿”,不但没有消灭红军,反而遭到惨败。在得到红军革命力量不断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消息后,柳亚子备受鼓舞,欣喜若狂,挥笔写下了《怀人四截》。其中第一首写到:“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诗中的“平原门下”是指毛遂,后两句中的“毛郎”,诗人自注指“毛润芝”。柳亚子借用平原君和毛遂的典故,类比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尤如当年毛遂自荐深入虎穴,表达了自己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令人称奇的是,两位毛姓名人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竟在“诗中相遇”,而且毛泽东和毛遂本是一家。
毛泽东26次莅临邯郸是否偶然
毛泽东建国后乘火车出巡,在各地设立了许多专列停驻点,大多选在交通方便的省会城市,邯郸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地级市。毛泽东博古通今,遍览方志,肯定知道毛遂是邯郸鸡泽人氏——邯郸地方志对此史载不绝。联想到鸡泽民间流传的戏言:毛泽东的“毛”是毛官营村的毛,“泽”是鸡泽的泽,“东”是邯郸东望之东,喜吃辣椒因鸡泽是“中国辣椒之乡”,毛泽东时代启用了2位鸡泽籍老干部同时担任邯郸地委书记、专员……难道毛泽东同意甚至授意在邯郸设立专列停驻点,并26次莅临邯郸,真的全是源于偶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