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雅
近日,我们微贷中心全员学习了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一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一是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二是精神极简。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三是物质极简。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四是信息极简。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精简电子邮箱数量,关注少而精,宁缺毋滥,时间线干净。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五是表达极简。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六是工作极简。工作不拖延,及时清理电子邮件,不要让它们堆积起来。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七是生活极简。慢生活、不做无效社交、锻炼。穿着简洁、不花哨。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喝白水和纯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学成分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行领导曾说:“要倡导生活上的‘极简’主义,工作上也同时要‘极繁’主义。”工作上的“极繁”主义就是不怕困难、不怕麻烦、事事搞清、事事落地。工作的“极繁”主义与生活的“极简”主义两者并不矛盾,反而互为补充,专注做事不拖延为“简”,事事落地不怕麻烦为“繁”。
(作者单位:微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