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远去的夯歌儿
韩玉臣摄影配诗
邯钢路支行,我温馨的家
用心做“小事”
带着梦想起飞
从“俭以养德”谈起
赵浩军诗词八首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03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远去的夯歌儿

 

        杨慧敏

    春风吹来,阳气上升,大地解冻,万物复苏。随着附近建筑工地的陆续开工,砸夯机那“扑咚、扑咚”的声音不时一阵阵传来。此时,不由让我回想起过去流传在冀南一带那高亢、粗犷、激情、悠扬的夯歌儿。

    那时,在城乡盖房子都要用石夯把地基砸实。石夯是一个约一米高的石头,底宽上窄,中间用铁丝捆绑两根木杠,两个人各抬一头,用力抬起砸下。砸夯一般需要6至8人,每两人一组,轮流换班。抬夯人喊着号子,在挖好的地基槽里有节奏地抬夯、落夯;另外几个人分站在夯槽两边,高声应唱。喊出的号子不仅要鼓舞士气,还要能逗主人开心。例如,扶夯师傅喊唱:“一夯排一夯嗨”,一旁的人则高声应唱:“夯夯求质量吆!”扶夯师傅继续喊唱:“砸夯需卖力嗨”,一旁的人则继续高声应唱:“才能出成绩吆!”,扶夯师傅再唱道:“咱们要加油嗨”,一旁的人则应唱:“中午有酒肉吆!”等等。大凡是参加砸夯的人,在砸夯前都要喝开夯酒,以示庆贺。砸夯休息时主人家要上烟和茶,结束时还要盛情款待。

    许多扶夯师傅的打夯歌词儿,大多是他们多年来丰富经验的积累,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有的也是临场发挥,见景生情,但只要主人满意,大家高兴就行。砸夯号子应声齐,夯下地基就砸得实。有时,扶夯的人精神大振,将木夯抬起高过头顶,落下时震地有声,那声音足以震撼人心。就这样不停地反复起落,那石夯就应着号子声,一下一下地砸在夯槽里,将地基夯得瓷瓷实实,正所谓“高楼平地起,万丈靠地基”。

    随着时代的变迁,夯歌儿也紧跟形势发展的节拍,与时俱进。如六十年代,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夯歌儿多是:“人人鼓干劲嗨,努力争上游吆。打倒帝修反嗨,建设大中国吆!”而到了七十年代,夯歌儿最时兴的是:“粉碎四人帮嗨,人民喜洋洋吆。经济要发展嗨,思想大解放吆!”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时候夯歌儿更流行的是:“改革春风暖嗨,经济大发展吆。城乡面貌变嗨,百姓笑开颜吆!” 等等。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夯歌儿,它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喊甚至吼出来的。它不仅仅是劳动者力量的迸发,更是参与者干劲的展示。夯歌儿听上去高亢粗犷,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久久荡漾在广阔的田野上,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引来远方的人们对建房者的祝福。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昔日飘荡在春天的夯歌儿,已经被那“扑咚、扑咚”砸夯机的声音所替代,犹如船工的号子被轮船的马达声所替代,插秧号子被插秧机的声音所替代一样。现存的夯歌,已经成为人们回忆那个年代的一个符号,或将其当做茶余饭后的一种乐趣而已。回想这些近乎原生态的夯歌儿,使人倍感亲切,浮想联翩。我想,有关部门是否也应该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后人去追寻和回忆呢?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