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洛
电影《社交网络》里讲述了社交网站Facebook曲折的创业史和官司纠纷,让我惊讶的是社交网站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做事速度。
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之后,当晚便心血来潮,怒敲代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电脑上折腾出了一款应用——FaceMash(大头照对比评分应用)。简单来说,这个应用就是让校园里的美少女上传照片到网站,让路人去评分。这个简单粗糙的产品抓住了大学生对美色的窥视欲,抓住了美女们的虚荣心,并且通过评分建立了竞争机制,所以大获成功。
扎克伯格那一天晚上8:13回到宿舍。晚上10:17开始动手做FaceMash。凌晨2:08同学萨瓦林回来提供了算法公式。该产品上线之后,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凌晨4点,网站的流量异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惊动了校方的管理员。他只花了6个小
时,便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这是一个创业团队两天的工作量。
同在哈佛就读的Winklevoss兄弟与扎克伯格是死对头,他俩总说小扎剽窃了他们的创意,才有了之后的Facebook。促成小扎与两兄弟日后巨大差距的,正是二者的“做事速度”差距。当Winklevoss兄弟在犹豫是否要全身心投入做社交网站的时候,小扎已经开始动手做Facebook了;当两兄弟在训练划艇时,小扎的Facebook已经上线了;当两兄弟发出律师函,等待小扎回音时,小扎宣布http://thefacebook.com进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当两兄弟去找哈佛大学校长告状时,小扎的Facebook已经覆盖29所学校、7.5万注册用户;当两兄弟还在英国参加赛艇会比赛时,小扎的Facebook已经成为剑桥、牛津和伦敦商学院的劲爆话题——在CEO疯狂的做事速度推动下,Facebook几乎是以疯狂的速度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铺开,然后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面对“社交网站”这个足以带动全球性革命的“想法”的时候,两兄弟迟迟不动手,而扎克伯格选择了像疯狗一般地做事。
社交产品上线初期,需要不断迭代。有一次,扎克伯格从同学那里得到了“社交网站需要展示学生情感关系(单身、恋爱、婚否)”的启示后,立马着了魔一样地赶回寝室,增加了这个功能。出现想法?OK,下一秒立刻去做!出现问题?OK,下一秒立刻解决!出现更优方案?OK,下一秒立刻敲代码进行产品迭代!对,是“下一秒”,连“下下一秒”都是慢的。
“想法”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想法”的多少,而是做事的速度。大部分人不是没有想法,也不是没有能力,差就差在“做事速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