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法则
朱德庸漫画选登
春节趣谈
责任与快乐同在
印钞鸡
鸡年咏鸡
鸡年说鸡泽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0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万小时法则

 

                        韦    信

  美国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异数》,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法则”。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法则”。这一法则表明,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天3小时,或者2年内每天14小时!
  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小时,反复出现。“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没有例外之人。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成功者来说,不管练习的过程枯燥与否,有趣与否,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专注于一事的人,大都不是寻常之辈。
  从心理学上分析,用上万个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理性的行为。常常会产生困扰,还会被人家认为是死心眼。但这种极端的韧劲却正是成功的前奏。
  其实一万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不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话“十年磨一剑”,其实是同样的道理。人们都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儿,可是有没有想到,他们其实大多数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其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水滴石穿,终成正果。如果人们也想像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出类拔萃,就先别埋怨自己没有机会,不逢贵人,怀才不遇,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一万个小时于一事的努力。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你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