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范磊) 7月6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17金融安全与科技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人民日报社张建星副社长、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李丹副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黄润中秘书长和近百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我行郑志瑛董事长应邀出席并发言,就未来银行模式、金融科技对监管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郑志瑛董事长表示,未来银行模式是银行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几百年来,银行业一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在进步。从银行业400年发展的历史周期看,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很多行业消失了,但银行业依然很兴旺。银行业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行业,不会消亡于新的技术革命之中。他认为,未来银行应该是一家特殊的IT公司,银行业应从硬件、软件、人力资源、思维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引入IT基因,主动转型,提前布局。在谈到金融科技对监管的影响时,他表示,金融科技对银行监管的挑战不亚于对商业银行的挑战。金融科技对监管最根本的影响之一是货币创造。在金融科技带来的货币瞬间支付场景下,货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了,同样的货币发行量会带来更多的货币流通量,对货币总量—通货膨胀—宏观经济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影响和挑战。应高度关注金融科技对货币流通量的放大,进而调整货币发行总量。
本次论坛以“释放金融改革新势能”为主题,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的相互关系,举办了“金融安全对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普惠金融的新格局”“金融科技的新生态体系”3场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