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假存折写磁“转正” 真储户损失巨款
年年有余 岁岁平安
选一个灯笼
做一名合格员工
请保持微笑
平安过年
青春在于拼搏
处世之山水精神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02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存折写磁“转正” 真储户损失巨款

 

        法院最终判定银行承担九成责任

    法律工作室 苗步斌 许云沛

    案情回放 

    东莞市厚街镇的王女士到某银行厚街支行办理业务,办完一笔5000元的业务后,她本打算再转账一笔60万元的款项。因为她清楚记得,账户里还有70多万元的余额。但银行工作人员却告诉她:“账户里只剩下不足5000元了。”王女士大吃一惊,自己和家人并没有动用过里面的款项,那么多钱怎么突然不翼而飞了呢?惊慌失措的她赶忙打电话报警。

    公安机关随即展开了调查。事情真相浮出水面:三年前,王女士在该行开设了此账号,支取方式设立了“密码”,事发前她本人最后一次动用账户时,发现尚有72.9万元余额;而她在时隔32天后再次查询时,账户仅剩下不足1万元。警方分析,在这期间,有人冒领了72万元!可是,王女士的存折、身份证都保管得非常严实,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盗窃”的呢?

    银行工作人员查询了账户记录,调出了相关监控视频,最终确认:事发前几日,一名女子拿着存折和身份证到该行的某支行要求取款,在此人提供的身份证中,除了照片之外,其余信息与王女士的身份信息完全一致。而此时账户的真存折还在王女士手里,这名女子手上的存折又来自何处呢?

    视频显示,取款中,根据该女子提供的存折,银行工作人员在划卡时,连续三次划不出存折的信息。对此,该女子信誓旦旦地解释说:“我把存折跟其他的证件放在一起,导致存折被磁化,信息读不到了”,并要求重写存折的磁条。重写需要密码,该女子便输入了正确的存折密码以示证明。由于提供了符合信息的身份证、该行的存折,并输入了正确的密码,银行工作人员信以为真,帮其重写了存折的磁条。正是靠这种方法,一张废存折变成了真存折!

    借助于重写磁条后的存折,该女子从王女士的账户中取款5万元。随即,她又以同样的身份证开设了新的账户,并将王女士原账户中的67万元转账至自己控制的新账户中。其后,该女子分多次从新账户中将67万元取走。  

    争议焦点  

    银行是否尽到审查义务

    王女士认为,银行方面未尽到严格的审查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才导致了自己的损失,应当予以赔偿,所以要求银行赔付自己的存款72万元及利息。而银行方面声称,取款人不仅出示与原告信息一致的身份证、存折,还输入了正确的密码,银行也只是按照业务制度行事;即使存款被他人冒领,原告自身也存在重大过错,因为取款人能够完成取款或转账的关键在于密码,只有原告将密码泄露,才造成存款被冒领。

    对此,王女士辩称,从录像上看,犯罪嫌疑人提交的假存折内页是空白的,其对账户的余额、每笔交易的流程都没有任何的记载,可见假存折跟账号在银行里保留的信息资料不符,银行工作人员却根本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导致犯罪嫌疑人把虚假的存折利用银行的重写磁条业务,变成了一本真正被银行确认的真实合法的存折;密码也并不是银行所说的唯一只有本人才可以知晓,包括银行本身以及一些黑客通过非法的技术和手段也能得知客户的密码。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查明,填写《开立个人银行账户申请书》时,犯罪嫌疑人在“申请人/代理人”一栏签名为“吴某”,与王女士姓名不符,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时,该女子又把“吴某”涂改为王女士的名字。对此,银行工作人员却没有引起警觉。

    法院认为,银行应当对身份证、存折、密码三个条件进行核实,才能向取款人支付款项,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符,都足以阻止储户的存款被他人冒领。存折是银行提供的,并且记载了储户详细而重要的信息资料,在办理重写磁条业务时,银行应负有对存折真伪进行识别的义务,在存折磁条三次读取信息未能成功的情况下,银行应当严格、谨慎地核对存折信息,但却未能采取足够严格的审查措施来识别存折的真伪,并为冒领人所提供的假存折重写磁条,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重大过错。

    另外,犯罪嫌疑人以假的身份证开设新账户时,在“申请人”一栏签名为“吴某”,作为银行的专业工作人员,应当知道申请人以本人的身份证开设账户填写的应当是自己的名称,但“吴某”与王女士的名字是两个完全不一致的名字,对此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没能进行进一步核实,从而让犯罪嫌疑人成功将王女士的存款再次转至其控制的新账户中。因此,在该环节上,被告银行也没有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存在重大的过失。

    同时,存款被冒领的原因之一在于密码的外泄,原告王女士作为密码的保管人,在其未能举证证明因被告的过错而导致密码外泄的情况下,应当推定密码外泄的责任在于原告,因此,原告对造成存款被冒领的后果存在一定的过错。

    法院判定,原告王女士对其损失应承担10%的责任,被告银行应承担90%的责任。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案外点评

    这是一个被数字包围的信息时代。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当前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多么的薄弱。犯罪嫌疑人仅凭着盗取的密码、废存折、假身份证便能将一个账户洗劫一空。这不仅仅使储户的切身利益受损,也让社会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审查、安全保障功能产生了担忧。

    王女士的密码是如何遗失的,这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大为普遍,因为遗失密码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可能无意中透露给他人,可能在输入时被人偷窥,可能在网上银行上被木马盗取……这仅仅是个人安全意识的问题,金融机构的安全保障功能更值注意和警醒。为什么假身份证没能检验出来?为什么假存折这么容易“转正”?这些教训值得深思,如果这些弱点不能得到改进,无疑将会产生更多的无辜损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