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宏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引领未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之际,我心怀仰慕之情,来到邯郸银行大厦西楼20层,参观了冀南银行纪念馆。
我看到纪念馆300多米的展线上陈列着大量的原始文件、历史图片、各种票币和印钞用石板、油墨箱等实物,生动再现了冀南银行1939—1948年所走过的9年艰辛历程,瞬间将我带入那风在吼、马在叫的抗日烽火年代。
1938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发布施政方针,确定“整理各县金融,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土货生产,击破日寇破坏我华北金融之毒计。”当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发表《论新阶段》,提出“有计划地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货币。”
1939年6月,依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29师供给部在山西黎城西井村设立冀南银行筹备处。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在山西黎城小寨村和河北南宫后索泸村同时宣布成立,高捷成同志任行长,太行、冀南同时营业并开始发行冀南币。
冀南银行成立后,总行先后辗转于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涉县索堡镇、武安与邯郸等地。1948年4月迁石家庄市,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署办公,直至合并成立华北银行。同年12月1日,华北银行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我们是一群经济拓荒者,在民族革命的狂潮里,热情地从事祖国伟大建设,从汾河到运河,从平静的滹沱河到滚滚黄河,我们站在经济斗争的最前线,打击伪币统一货币,发展工农业,活泼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广大的抗日民族根据地开遍了繁荣的金融花朵。”这是当年冀南银行行歌歌词。正如歌词所唱,冀南银行全体干部职工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为壮大根据地经济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了冀南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冀南银行印刷局烈士碑文这样描述到:“……赖我职工人员,坚苦工作,牺牲奋斗,始彻底于胜利,计先后殉职者五十三人……要之皆为人民利益而死,皆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死,成仁取义,可歌可泣,其中有不少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同志,死是我党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前线将士颉功媲美,将同在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名垂千古。”
高捷成,福建漳州人,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是民政部公布的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英烈之一。1943年5月,敌人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高捷成临危不惧,亲自到一分行部署反扫荡工作。一个细雨朦朦的下午,一行人赶到河北省内丘县白鹿角村,遇敌奔袭被围。大家全力往山上突围,到达村外时,高捷成发现警卫员没有跟上来,冒着枪林弹雨,又返回村中寻找,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4岁。
高捷成同志牺牲后,赖懃继任第二任行长。这位江西籍的行长,曾经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任129师供给部政委,后任冀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赖懃妻子范熙同也是冀南银行工作人员,不幸感染产褥热,为把稀缺药品留给前线战士,赖懃让妻子在家治疗,结果病情恶化去世。在妻子去世不久,赖懃因积劳成疾,咽喉发炎,同样舍不得用贵重药品,转化为败血症,不幸病逝,年仅40岁。
参观接近尾声,我转身回到陈列着冀南币的展柜前久久伫立,不愿离去。我感觉到这些冀南币虽然陈旧了,但它的份量依然沉重,因为它每张都浸染着冀南银行全体干部职工带有饥饿感的汗水和充满力量的鲜血。高捷成、赖懃两位烈士生前表现出的“上前线,不畏强敌;管钱财,两袖清风”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给我以精神上的洗礼。
(作者单位:公司业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