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入宪意义重大
我行举办2018春季职工运动会
运动会比赛成绩单
选手风采
企业银行账户知识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宪法宣誓”入宪意义重大

 

                郑志瑛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里的“法律规定”,是指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是我国宪法宣誓入宪后进行宪法宣誓的第一人,为全体国家工作人员作了带头示范,向全国人民作了庄严承诺。宪法宣誓入宪意义重大,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落实,承诺践诺。
  一、“宪法宣誓”释义
  何谓“宪法宣誓”?一是根据宪法。即宪法宣誓的根本依据是宪法规定。二是抚按宪法。《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十指连心。“抚按”宪法文本,使宪法与宣誓人发生了直接的物理的接触和联系,使宪法由抽象的法理变成了具象的物理,有利于宣誓人将崇高的宪法内化于心。三是忠于宪法。誓词正文的第一句就是“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宪法宣誓的核心要义。四是敬畏宪法。《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通过庄严隆重的宪法宣誓,不仅有利于激励约束宣誓人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更有利于宣誓人和全体人民产生对宪法的敬畏感,从而有效促进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二、宪法宣誓的内容
  《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宪法宣誓誓词正文共7句话:“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其中第1-2句誓词是宪法层面,第3句是法律层面,第4-5句是自律层面,第6句是他律层面,第7句是目标层面,构成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庄重简洁的誓词内容。
  三、宪法宣誓入宪的意义
  (一)符合国际惯例。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了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目前在包括我国在内的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实行宪法宣誓的有98个,占69%。
  (二)实现公权契约。在私权情况下,甲乙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如“企业劳动合同”。但在公权情况下,代行公权的国家工作人员没有签约对象,或“签约对象”是全体公民难以操作,则应通过公开宪法宣誓,实现“全民—公权受托人”的公权契约。
  (三)形式促进内容。诚然,宪法宣誓是一种形式。“国家工作人员依宪依法忠于职守”,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履职的本质和内容;“宪法宣誓”是实现内容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宪法宣誓”是激励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的有效形式;而“宪法宣誓入宪”则是其最高形式。为把形式做实,有关方面2016年推出了全套5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规范法器”,包括“宪法(宣誓专用书法版)”“宪法宣誓法台”“宪法宣誓领誓法台”“宪法宣誓领誓法台脚踏2件”,这套法器已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推广使用。为将形式内化于心,将宪法融化于血液,让人民听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誓言和心声,实行宪法宣誓并写入宪法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本文为作者在河北省委党校学员论坛上的发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