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利
王兴让(1913-1997),回族,辽宁丹东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行第四专署专员、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冀南银行太行区行行长、华北财经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副主席、财政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商业部副部长,城市服务部、第二商业部副部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曾任中国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和货币斗争非常激烈,王兴让长期担任工商、银行领导职务,十分重视经济斗争与货币斗争的配合,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创造性地运用粮食等物资配合货币斗争,推动了冀钞币值的稳定和市场的扩大,对于边区经济发展和冀钞本位币地位的确立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41年8月,时任“冀太联办”生产贸易管理总局(后改为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局长的王兴让就指出“货币在今天成了重要斗争武器,是经济斗争主要标志之一,币值巩固,才能发展生产、贸易”“打击伪钞、保护法币、巩固冀钞是不可分的一件工作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1942年10月,边区工商管理总局指示所属,组织粮食斗争,打击伪钞,提高冀钞货币币值,通过粮食这一重要物资实现了冀钞对日伪钞比价的大幅升值。
1944年10月,冀南银行太行区行与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合并成立银行工商管理总局,王兴让任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兼冀南银行太行区行行长,随即主持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明确了贷款的种类和重点,推动了贷款管理的规范化。1945年4月召开太行区银行工商局扩大干部会议,明确了货币发行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冀钞币值。1945年11月,银行工商管理总局行局长由冀南银行副行长胡景沄接任。
在王兴让的参与领导下,边区经济得到发展,冀钞币值稳步提升,到1945年8月冀钞与伪银联券的比价由1940年的1:1.2上升到1:15,其组织开展经济斗争与货币斗争的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冀南银行是各民族干部职工共同创建、发展壮大的,王兴让行长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作者单位: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