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阳
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毛泽东一生与调查研究结缘。他不仅是我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最早倡导者,而且是杰出卓越的践行者;他本人既是调查研究的行家和高手,同时也留下许多论述调查研究的鸿篇巨制,堪称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典范。
毛泽东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亲自做过或组织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是用血泪写就。他对调查研究的珍爱与重视,可以通过土地革命时期所做的《寻乌调查》去体悟和见证:“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失去别的东西我不着急,失去这些调查,使我时常念及,永远也不会忘记。”在这里,竟然把不可等量齐观的“失去爱人”与“失去调查”相提并论,可见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对调查研究是何等的情真意切和无比珍重!1941年9月,他在《关于农村调查》中写道:“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回来,中央让我管理农民运动。我下了一个决心,走了一个月零两天,调查了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国民党骂我们‘过火’,骂我们是‘游民行动’,”“其实,以我调查后看来,也并不都是像他们‘过火’,而是必然的,必需的。”也正是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深化了调查研究的认识,以致得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科学论断。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最早出自1930年5月毛泽东《调查工作》一文,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改题为《反对本本主义》。此文不仅针砭时弊、振聋发聩,还有一段失而复得的经历。1961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忽然见到了他三十年前写的《调查研究》一文。该文早已散失,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在1959年从福建龙岩地委收集到的,由田家英送到毛泽东手里。这篇文章从反对从本本主义出发,强调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当初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指出“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的呢?”“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此文散失期间,毛泽东对此一直念念不忘。此时复得,毛泽东十分高兴。同年1月20日,嘱咐田家英将《调查工作》分送陈伯达、胡乔木各一份,并要求带工作组,去农村调查。
1931年4月2日,他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我觉得,第一句强调的是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第二句重申的是调查研究更要讲究科学性。
到了延安时期,为引导全党搞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在百忙中亲自整理了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调查材料,编印《农村调查》一书,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到1941年春天这本书即将付印的时候,他写下《〈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同年8月1日,专门发出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明确提出“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不久,他又进一步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发人深省地对党的高级干部们说:“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国亡党亡头。”
大家熟悉的《论十大关系》,是我党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也是毛泽东集思广益而形成的既有理论价值和又有实践意义的代表之作,对当前治国理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其许多重要思想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逐步酝酿、产生和形成的。毛泽东自己后来也说:“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称赞陈云懂经济,并说“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陈云自己也有句名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倡导宣传要用90%的时间去做调查,用10%的时间作决策。
调查研究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植根中国实际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会产生毛泽东思想。调查研究之所以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因为调查研究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的钥匙,是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实现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途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两个“寻乌调查”又传承一脉。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宣部报送的《寻乌扶贫调查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强调工作要调研在先。在《寻乌调查》88年之后,习近平再提调查研究意味深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调查研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寻乌调查》体现的唯实求真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每一位金融工作者都要重视调研、善于调研,深入实际摸情况,刨根问底解难题,探寻规律得真知,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