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志 瑛
邯郸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之都,但大家不太熟悉的是,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邯郸曾两次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为今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营养,增强了文化自信。
一、邯郸是战国时期的北方区域金融中心
邯郸兴起于殷商后期,战国时期是赵国国都,城市繁华,冶铜业发达,从出土的青铜器看,当时的邯郸人已掌握错金、鎏金和镶嵌等技术,成品曾于其他诸侯国出土。特别是赵国的铜镜,铸造精良,精美绝伦。邯郸为当时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国都,邯郸拥有铸币权,设有央行性质的铸币机构,大量发行“甘丹币”通行各地,现甘丹币在各诸侯国均有出土,邯郸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国时期北方区域金融中心。今天,赵都时期在邯郸铸行的甘丹布币、刀币是收藏界的珍品。
.jpg)
图为战国时期赵都邯郸发行的“甘丹”布币、刀币。
二、邯郸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区域金融中心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作为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设有冀南银行。冀南银行是共产党领导的唯一的红色金融集团,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源流。冀南银行通过兼并、新建,建成了包括“5行1号”的红色金融集团,使邯郸成为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北方区域金融中心。
(一)冀南银行通过集团化发展,使邯郸成为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辐射整个北方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冀南银行集团,是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史上的特例,其主要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是:
1.冀南银行成立。冀南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总后勤部指导、一二九师后勤部直接建立的红色银行。1939年10月15日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
和河北南宫县后索泸村同时开业,在其9年历史中有6年多的时间总行设在邯郸境内。
.jpg)
2.向西兼并上党银号。1939年10月冀南银行成立后,薄一波领导的红色金融机构——上党银号随即并入冀南银行,上党银行1元折冀南币0.7元。
.jpg)
3.向东兼并鲁西银行。1945年11月10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峰峰召开高干会议,决定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冀南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展到2800万人口的整个晋冀鲁豫边区。
.jpg)
4.在邯郸控股创办瑞华银行。1946年6月11日冀南银行在邯郸市控股开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家红色股份制银行——瑞华银行。冀南银行控股76.7%,由冀南银行行长胡景沄兼任董事长。瑞华银行在南宫、长治、邢台、晋城、临清、菏泽、济宁等7市设有分行,进一步确立、巩固了邯郸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jpg)
图为194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瑞华银行开业的新闻报道。
5.向南主导筹建中州农民银行。1947年6月末冀南银行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8年8月23日由冀南银行主导筹建的中州农民银行在豫西宣告成立。冀南银行原副行长陈希愈任总经理,最初钞票由冀南银行印制,主要管理机制、业务人员、印钞设备、制度均源于冀南银行;“依托冀钞、发行本币”是中州农民银行币发行毫不回避的首要原则——中州农民银行是从冀南银行直接“脱壳”出来的一家红色银行。
.jpg)
6.向北主导筹建华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3月9日,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致电中央:“关于华北金融贸易问题,拟以冀南银行为基础,合并晋察冀银行,成立华北银行。”1948年4月,冀南银行总行由邯郸迁往石家庄,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署办公,10元晋察冀边区银行钞只折1元冀南银行钞。1948年10月1日与晋察冀边区银行正式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发行、流通,继续沿用冀南银行币作为华北银行的本位币,流通于整个华北地区。两行合并后的华北银行,仍然沿用原来一家银行的货币,这既是世界货币银行史上的一大奇观,也足以表明冀南银行的地位和实力。
1948年12月1日,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由于冀南银行管理规范、币值坚挺,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80%的制度源自冀南银行。
.jpg)
图为华北银行在194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发行冀南银行钞票的通告。
(二)冀南银行主导“五行通汇”,推进本币区域化流通。1940年冀南银行开始经营汇兑业务,1941年倡导并主导实现了与友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五行通汇”,旨在打通各根据地的资金汇兑和物资交流。由于冀南银行地理位置居中,业务规模最大,实际上承担了五行通汇中主要清算银行的职能,有效推进了冀南币在华北各根据地的区域化流通,进一步确立了邯郸作区域金融中心的历史地位。
邯郸作为历史上的区域金融中心,既充分展示了邯郸的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也为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