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酒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酒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于酒的典故也不胜枚举,“鲁酒薄而邯郸围”即是其中之一。该典出自《庄子》:“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何以“鲁酒薄而邯郸围”?据《淮南子》云:“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仔细品味,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历史上第一场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从《淮南子》看,当时鲁、赵两国争相向楚王献酒。楚国的主酒吏垂涎于赵国的酒味醇而美,便索酒于赵,但被赵王的使者拒绝,于是他很生气,将赵国的好酒与鲁国的薄酒调了包,并向楚王进谗说:“赵国有厚酒却献薄酒,分明是对大王不敬。”楚王一怒之下就发兵围攻邯郸。这可谓是历史上第一场因酒而引起的战争。
历史上最早的“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意即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发展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仅仅因为“鲁酒薄”这件小事,经过一系列发酵、放大效应,最终导致两国争战,堪称历史上最早的“蝴蝶效应”。
“春秋无义战”的又一旁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480余次。《孟子》曰:“春秋无义战”。“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但也大致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一方诸侯听信小人谗言,因饮酒而挑起战事,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义战”。
赵国酒好史载不绝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表明:“邯郸有好酒”。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慷慨悲歌”是一定要喝大酒喝好酒的。
历代诗人名士乃至帝王将相来邯郸寻古探幽,饱饮佳酿,留下了赞咏邯郸美酒的千古绝唱。唐代王昌龄在《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中写道:“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又在《城傍曲》中写道:“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李白在《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中写道:“醉骑白马骆,西走邯郸城。”在《邯郸南亭观妓》中写道:“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在《留别邯郸故人》中写道:“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高适在《邯郸少年行》中写道:“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岑参在《邯郸客舍歌》中写道:“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张籍在《宿邯郸馆寄马磁州》中写道:“虽沽主人酒,不似在家时。”白居易在《续古诗十首》中写道:“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又在《杂感》中写道:“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中写道:“邯郸笑匍匐,燕蒯受揶揄……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宋代黄庭坚在《醉落魄》中写道:“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邯郸一枕谁忧乐。”清代乾隆皇帝在《邯郸行》中写道:“美酒十千醉不辞,炰鳖臇虾脍鲜鲤。”现代张学良在《军次游故城邯郸感》中写道:“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当代邯郸久负盛名的丛台酒、鸡泽五粮酒等传承了赵酒的优良品质,称得上“厚酒”二字。
透过厚重的历史云雾,我们仍可闻到邯郸“厚酒”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