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很喜欢余光中的《乡愁》,上学时只觉诗美,还不能体会他心中的落寞。直到现在,每一次读完,那一缕缕乡思便如一弯小河,流淌过心头,留下湿润微凉的痕迹。
岁月荏苒,离乡多年虽偶尔回去,但故乡的模样已变得陌生,只有母亲粗糙的手,还在记忆深处,熟悉而温暖。“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团圆之夜望向那一轮明月,望进它那清冷的月光,便会思绪万千。
故乡的月曾是焦灼的。学生时代总觉得父母的管束限制了自己,被过于保护的爱压抑得喘不过气,如禁锢的枷锁,只盼能早日挣脱。终于大学毕业,自以为终于独立,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故土,去寻找所谓的自由和未来。回想年少轻狂,那时每每抬头望向明月,时常灼痛于我的眼,故而并不留恋。
故乡的月竟是温暖的。离乡伊始,孤独感包围着我,不知前路是何模样,心中尽是忐忑与不安。拿起手机,拨通与故乡的电话,母亲的声音如同一股暖流,温暖我心。哪怕只是听她讲着最琐碎的家常,也能如春风般吹散心中的愁绪,归乡之情也愈发强烈。而每每回到家中,母亲总会拉着我有说不完的话,给我买不完的衣服,变着花样做我爱吃的菜。我们都从未将思念说出口,但抬头望向故乡的月,它早已温暖我心,驱散阴霾。
故乡的月亦是忧伤的。而今我也为人母,终于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望着母亲苍老的双手,还有鬓边的几缕银丝,愁绪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藤蔓,绕满了心房。曾听亲人说过,母亲病过一场,却怕我担心未曾告知。直到很久之后,看到母亲术后留下的伤疤,她却轻描淡写地说着“没事”,短短两字深深刺痛着我。“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想起这句话,心中都有着莫名的恐慌,生怕悔恨,生怕来不及。每年有限的归乡时间,我都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陪她在月夜下散步,听她的絮絮叨叨,盼着岁月能善待她,在她身上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举头望向故乡的月,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夜让寂寥的清辉铺满了世界,唯有故乡的月明亮如初,亦如心底的那份牵挂。 (作者单位:人民西路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