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干部动手写文章是基本功
清收盘活是极致服务
诗二首
邯郸也有“泾渭分明”奇观
2021年民企500强城市分布图
让胸前的党员徽章照亮大堂
《悯农》与李绅人生演变 给人的警示
京津冀第七次人口普查增长率
《做单位最需要的一流员工》学习体会
石油计量单位:桶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悯农》与李绅人生演变给人的警示

 

                李肇星
  六十多年前上小学的时候,我学了《悯农》这首诗。它简洁生动地反映了农民艰辛的生活,倡导节约粮食,引起我极大共鸣。我生长在山东胶南乡下,六岁就帮爷爷下地干活,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切身体会。
  这首妇孺皆知、广受欢迎的绝句,表达了年轻诗人对老百姓真挚的同情心。然而,从文学史上看,李绅以此诗成名,后来却少有关心农民的作品,影响大的诗作也很少再听说。这是怎么了?我疑虑多年。直到两三个月前,我到陕西参观,一位当地学者才帮我找到了答案。
  李绅青少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便以纯真和有点激愤的心情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悯农》,被誉为悯农诗人。他27岁中进士,进了首都长安,后官至宰相。据传,随着官阶不断上升,他不再注重节约粮食,甚至逐渐腐化起来。对他争议多的是关于他卷入的朋党之争。由于脱离群众、直接参与剥削农民和争权夺利之中,他再也写不出纯朴善良的佳篇了。他后来写了不少应酬诗文,但那都是老百姓看不懂、不喜欢看的了。
  可见,一个人年少时很优秀,成年成名后还要自我约束,不忘人民是衣食父母和永远的老师。《悯农》绝唱和李绅的演变至今对我们还有警示意义。
(原载2015年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