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君
石家庄是因为京汉和正太两条铁路线交汇而产生的城市。因为近代化的交通,在石家庄这个地域内聚集了大量人口。后来石家庄一带人口有了一定规模,1925年时人口接近4万,当时政府取石家庄村之“石”和休门村之“门”,将这里命名为“石门市”。
1947年11月份,解放军在曾思玉和郑维山等将领的带领下攻克敌人重兵防御的石家庄,这里成了被解放军完全占领、之后再未失守、敌人重兵把守的交通枢纽城市。解放石家庄为解放军进行城市作战和管理提供了经验。
解放后,石家庄市政府向上级递交了一份《为呈请批准本市名称仍为石家庄由》的文件,陈述了将石门市改称为石家庄的理由。原来在国民政府占据石家庄时期,这里是筹备建市阶段,石门市的正式成立迟至1939年10月初,由当时的日伪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文件指出,“石门”系日寇时期改称,建议将城市名改为石家庄市。
石家庄于1947年11月12日解放,正式得名为石家庄市则为12月26日,只过了不到一个半月时间。
张国伟
许多人知道,复旦大学在上海市五角场邯郸路220号。五角场这一带马路,有不少以“国”“民”“政”等字打头命名,这与1929年起实行“大上海计划”有关。上海解放后,五角场除保留部分原路名外,因地处市区东北角,多以我国东北地区地名命名马路,如营口路、嫩江路、白城路、佳木斯路、松花江路等;唯独复旦校门前的这条路,被命名为“邯郸路”,这是五角场唯一一条以河北地名命名的马路。
原来,复旦校门前的路,原名“魏德迈路”。阿尔伯特·魏德迈是美国将军,抗战后期接替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7年魏德迈作为美国政府特使来华考察,他的专机抵达后,从江湾机场沿魏德迈路驶入市区,沿途受到夹道欢迎。可以说,魏德迈路的命名,是蒋介石争取美援、讨好美国的一个手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市开始对道路路名进行重新审定。1950年5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告:自5月28日起若干道路“改用革命策源地及重要战役地址等名称”,将中正路改为“延安路”,中正南路改为“瑞金路”,林森路改为“淮海路”,魏德迈路改为“邯郸路”……
邯郸路的出典,源于“邯郸战役”。邯郸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所在地,早在1945年10月5日就已解放,是我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1945年10—11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邯郸地区击溃国民党军进攻,歼敌3万余人,争取1万余人起义——“邯郸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较早的大规模歼灭战。毛主席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如果打不好,我们又要再进山,中国革命就要推迟二十年。”为了纪念这场重要战役,上海“邯郸路”应运而生。(摘自《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微信公众号)
|